公司新闻
工业车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看合力靠什么实现新突破!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来说,正在发生的变化令人迷茫:三年的疫情已经结束,行业正在挣扎着试图走出低谷,但与此同时,外部环境却愈发复杂多变,新科学新技术也在无差别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有这些,似乎预示着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正在到来。
那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迎接这个时代?无疑需要对未来进行新的思考、判断、定位和行动。
在工业车辆领域,安徽叉车集团毫无疑问是目前中国的Top.1,其核心控股子公司——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合力”叉车更是蜚声海内外的拳头产品,毫不客气地说,合力就是目前国内工业车辆领域的“门面”品牌。自然而然的,合力就要充当起整个行业的风向标甚至精神灯塔。
那么,合力如何看待未来?更重要的是,如何赢得未来?
“典型”的合力
其实合力可以代表一类中国企业的典型现状。在国内,它是行业排行第一的企业,在其他企业的围追堵截之下坐稳首位,但是在国际上想要更进一步,却面对着外国巨头们组成的巍峨大山,这座大山形成已久,基础稳固,极难攀登,想要将企业名次向前移动哪怕一位,都十分困难。
内有同行虎视眈眈、奋起直追,外有巨头占据高地、根深蒂固,对于众多中国知名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局面。每一个处在这样局面下的企业,它的发展都值得格外关注,合力亦是如此。
“中国工程机械及工业车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的确增加了。” 安徽叉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安国坦言,“但从长远来看,我对行业和市场持乐观态度,我认为行业增长的趋势未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未变。”
杨安国之所以持如此积极态度,其判断基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韧性较强。从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经济恢复发展带来重大积极影响。二是行业成长性高。工业车辆应用广泛,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关联度强,很难受单一因素影响,行业的成长性较强。“从数据来看,国内工业车辆行业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4%,近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1%,近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4.65%。”三是海外出口前景广阔。近年来,工业车辆海外市场越来越大,中国市场叉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31.4%增至2022年的52.2%。2022年国内行业出口占总销量比重已达34.5%,比2017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毕竟,无论大环境如何复杂,工业车辆因为其自身“量大面广”的属性,一直不缺乏市场。
“结合这几年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趋势,从中长期来看:一是技术方面,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会进一步加快。二是市场竞争方面,首先是全球的工业车辆总量保持在200万台以上基本稳定,其次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工业车辆市场的地位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此外新发展格局正在快速形成,一方面海外市场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新能源在工业车辆上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而在这样的前提与判断下,杨安国如何带领合力继续前进?它不仅要继续保持行业领头羊的位置,同样的,也要随时准备与一众国际巨头进行“硬碰硬”的顶尖较量。
“转型、创新、迭代”
杨安国对一种观点深信不疑:“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是企业的唯一出路。”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许多产业都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带来的转型挑战,而仅能满足基本需求、成本驱动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入发展瓶颈期,创新驱动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创新有很多种,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最核心的还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国企业过去在这方面有很多短板,跟随、同质化比较多,差异化、源发性创新比较少。任何发展好的企业都是因为有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创了新的市场、新的需求,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创新。”当然,技术、产品创新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对团队是很大的考验,但这也是今天每个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都要经历的。
“安徽叉车集团当下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也是科技创新。虽然近年来企业技术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较于世界一流企业,前瞻技术、行业共性技术储备不足,高端传动、无人驾驶工业车辆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掌控不够强,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储备还不够多。”杨安国并不避讳目前企业的短板,同时也认为,正是因为当下各个产业都处于转型期,这就给每个企业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中国工程机械以及工业车辆要实现突破,关键在于把握行业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在“双碳”目标下,工程机械绿色化转型迫在眉睫,电动化、智能化正是行业的突破口。
“我们的行业转型发展还是有诸多优势的。”他分析道,“在供给端,随着我国新能源迅猛发展,锂电池行业已位居世界前列。强大的配套能力、稳定的产能,是中国工程机械电动化智能化的有利条件。在需求侧,新能源设备作为省钱能手,综合成本持续下降,市场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
当然,行业的转型还需克服不少困难:比如在电动化方面,行业还需要克服电驱动功能部件、电控系统和动力电池等技术难题;在智能化方面,为生产智能化产品,工程机械企业本身的智能制造水平也有待提升。
拥抱新能源
尽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是归根究底,企业的突破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产品的突破上,“唯有产品的变革与创新才是立身之本”。正因如此,近年来合力嗅觉敏锐,不断加大在电动领域的投入,并以此为切入点,杀入了新能源领域,带动合力向前发展。
新能源车辆对于当下工业车辆领域的影响,杨安国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横扫。这个形容没有丝毫夸张,而因为布局及时,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优化完善产品结构,不断提高新能源产品占比,合力取得了出色的阶段性成果。
数据显示,2022年合力电动产品占整机销量首次突破50%,特别是2023年1~8月份,集团销售主导产品中,电动产品占比54.97%,同比增加5.1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电动产品已经占据合力的“半壁江山”。
而就在2023年9月,合力G2系列4~10吨锂电叉车全球上市发布会,在BICES 2023 合力展区隆重举行。据介绍,此次发布的G2系列4~10吨锂电叉车,是合力基于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千锤百炼的反复验证,围绕系列化、平台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发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优势,延续合力家族化PI造型,开展人机工程仿真分析,历经高标准严苛测试。新设备具有操作舒适、动力强劲、高效节能、智能安全等领先优势,采用汽车级高压锂电池组、永磁同步电机、四合一集成动力单元和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配置再生制动装置、智能冷却系统、FICS系统,可与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交互充电,可配指尖操作系统、全悬浮座椅、人脸识别等多项个性化配置,是合力为全球市场呈现的又一精品力作。
对于工业车辆而言,其“高端市场”和“顶级客户”是港口、码头等应用场景,除了传统的叉车产品以外,应用最多就是高吨位叉车、集装箱正面吊等重装设备,在这一市场,合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的技术突破。特别是安徽叉车集团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创增程式超级电容混合动力集装箱空箱堆高机,配备600V高压电气系统、耦合式增程器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超级电容循环使用30万次,纯电工作状态下可实现“零排放”,整车使用周期内,与纯内燃设备相比,可减少至少125吨标煤的排放,产品同步实现了技术国产化、自主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以电动作为突破口之外,氢能同样是合力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点开发项目。据合力介绍,企业在这方面对标世界一流氢燃料叉车产品,2021年,合力率先推出多款行业首个2~10吨氢燃料叉车产品,相关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相关技术在国内取得领先。“目前企业已将氢燃料叉车吨位延伸至2~25吨,在氢燃料叉车领域已申报相关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主持制定了《工业车辆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技术规范》,合力也成为全国首家氢燃料叉车上牌企业。”
而安徽叉车集团在新能源方面的布局,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电动产能。“当前公司总部正在建设电动产业园项目、新能源仓储车项目等一系列投资额大、牵引力强、影响力大的产能提升项目,同时我们要求各分子公司均要加强电动产能提升项目建设。”二是加快电动领域的强链补链。“重点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加快资本运作力度,通过投资并购、合资合作、投资参股等手段,补足发展短板。”
另一方面,“在构建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上,我们会重点在三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转型期内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我们的各分子公司都把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5%作为硬指标。”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市场发展趋势、技术方向和“四电一端”(电池、电机、电控、充电机和智能网联终端)核心技术布局要求,开展技术整体规划,形成产品技术路线图,形成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格局,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群。三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研发的成果评价,构建合理的研发激励机制,打造活力足、动力旺的研发创新团队。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诚然,新能源产品是工业车辆在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并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杨安国告诉《中国机电工业》,工业车辆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和改进,工业车辆整机厂商正在不断地投入大量的技术发展和投资,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提高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提高商品性价比。“未来,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将更加关注制造力与前瞻性,精细化,定制化,模块化方面的技术创新,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安徽叉车集团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应变。一方面,推动产品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型发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积极研发冷链等细分行业产品,大力研发防爆叉车、特种叉车等特殊定制产品,不断加大产能投入。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由“小搬运”向“大物流”转型发展。将先前那种粗放的、标准的物料搬运工具和工业车辆,转向内部物流系统化、精细化、人机工程化、定制化,轻量化,新能源化、自动化和服务型为方向的,以解决方案为最大竞争力的智能物流行业。
而这便引出了安徽叉车集团的另一大重要布局——智能物流。
2022年,安徽叉车集团的智能物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57.6%,AGV销量同比增长255%。而在同一年,集团的总营业收入为157.25亿元。在占比如此小的情况之下,智能物流被列为四大产业板块之一,这不得不让人提出疑问:为什么?
要知道,直到2022年,智能物流业务才首次实现扭亏为赢。
“如果说内燃产品是工业车辆行业的上半场,电动产品是工业车辆的下半场,而智能物流则是工业车辆行业下一场。”杨安国很坚定,作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的头把交椅,更应该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推动企业布局发展智能物流行业。
2023年,安徽叉车集团推出合力智能i系列AGV产品,集成视觉识别、自动化控制、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自主研发数字孪生技术和系列化软件,是继国内首个5G 智能AGV解决方案之后的全新升级。
在未来,安徽叉车集团的智能物流业务将以合力工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科改示范行动”为契机,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努力构建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力争“十四五”取得更大突破。
企业如何发展?
总的来说,“在工业车辆领域,用户群体及客户需求有三方面变化”。杨安国认为,这种用户群体及客户需求的显著变化,也为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的转型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新能源车辆正在横扫消费市场,开拓着更多新的应用领域,用户群体越来越多由传统行业拓宽到新能源行业。这就要求企业大力推动绿色化发展,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快电动及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占比,通过对标(“我们企业对标世界一流是全方位的对标,不仅仅是规模等硬实力的对标,还包扩质量、安全等软实力的对标。”)优质竞品完善产品线、加强核心系统、前沿技术与国内外领先供应商合作开发,提高电动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氢能产业。
二是AGV等智能工业车辆,相较于传统工业车辆应用领域更加广泛。与之对应的,企业应该大力推动智能化发展,围绕产业链和技术链,加强对智能物流上下游产业和技术的并购和合资合作,特别是AS/RS、RGV、堆垛机、AMR以及上位和中间层软件等技术能力构建,大力推动智能物流业务发展壮大。
三是可搭载智能共享功能的工业车辆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满足客户这方面的需求,企业应该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不仅为客户提供数字化产品,满足更多客户需求,还要围绕研发、生产、资材、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不断健全数字化转型各项支撑能力,推动研发设计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化供应链赋能增效作用凸显,数字化营销与服务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管理赋能更加有力,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话,杨安国一直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