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零”到“链”突破 “链”到“群”跃升 全力打造以余姚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技术本源,在工业、医疗、商业乃至日常生活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浙江省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和应用融合发展的标杆区域之一。如何打造浙江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余姚以“办好一个会、打响一座城、壮大一个产业”,给出了看似简单,实则深远回答。
以“会”为媒推动发展
中国机器人峰会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盛会,自2016年永久落户余姚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机峰会已成为集战略规划、学术交流、技术展示、人才引育于一体的高层次平台,影响力、知名度、辐射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产业融合共生,实现资源要素共享融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年来,我市立足“永不落幕”,持续放大峰会这一余姚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金名片”的溢出效应,加大力度促进资源集聚、要素集成、主体做强,特别是一批高端人才的引进带动了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国产替代”,初步形成以机器人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于一体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智能引领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助推宁波乃至全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迅速发展。
在第七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余姚完成项目签约30个,总投资约252亿元,凭借着较好的产业基础,通过将机器人、模具塑料、信息光电、IC集成电路等产业叠加重组,更好地发挥各方优势,促成技术、人才、项目、资本的多重融合,进一步集聚产业链条,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创新动力不断激发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
五届机峰会的成功举办,为余姚组建了强大的人才智库,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截至目前,我市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计划专家120人,带动引进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700人,带动集聚高层次人才突破7000人;引进浙大机器人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等高水平行业创新平台,组建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成立省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技术上的创新,同样取得了优异的佳绩,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立项各级科技攻关项目47项,获得各级政府资金2.33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8.87亿元。其中推动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十大标志性产品中的7项、工业机器人5大主要零部件中的2个核心部件自主开发成功,被列为“卡脖子”的35项技术中的第5项触觉传感器的技术难题成功攻克。
发展势能快速集聚
政府重视、峰会加持,众望所归之下,我市机器人“产业链”进一步协调集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落地优质机器人项目58个,注册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关联企业143家,其中规模以上机器人产业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基本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整机全品类,涌现出智昌集团、伟立机器人、天瑞精工等一批代表企业。
一边培育扶持本土头部企业,一边招引落户新的链主企业,以“机器人智谷小镇”为中心的余姚机器人生态圈也逐步形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8亿元,建设标准厂房23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区,现已入驻企业100余家,83家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在周边落户,“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局面逐步呈现。
与此同时,小镇成功创成省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20多家;中国计量大学国家科技园宁波分园等产学研平台10余家在此落址;建设高层次人才产业加速中心,科技大市场投用并高效运营,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全链条、全周期的生态圈正在不断形成。2022年,小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0.98亿元。
交流合作深度拓展
“家门口的盛会”“广交好友的平台”“认识行业大咖、结交合作伙伴的好机会”……谈到机峰会对自身的意义,不少余姚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如是说。七年来,机峰会通过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应用对接等活动,不断促进我市对外合作,相关企业在技术、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交流更为广泛,科技成果在本地的共享与转化上成效更为突出。
在峰会助推下,我市机器人和智能装备领域的科研载体、企业、基金等都走上了对外合作的道路。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孵化引进产业公司24家;浙大机器人研究院与飞图、中亿等29家本地企业开展智能化项目技术合作,与云联、大叶等6家本地企业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与杭州景业、万向钱潮等1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智昌集团、伟立机器人与中大力德、菲仕电机等开展整合协作;中科莱恩与华晨宝马、丰田等建立长期合作。
同时,也让更多人共享了机峰会的红利。峰会落户以来,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机器人行业顶尖服务平台“机器人大讲堂”成功落地并开展了常态化运作,突出对社会面的成果共享。在产教融合方面,建设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基地,成立了浙江肯倍机器人学院,专业进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训与设备研发,每年培养机器人专业人才可达千人。
绿色转型持续加快
历届机峰会的成功举办让我市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增添更亮成色。一方面,促进我市产业智能化升级,现已累计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公司30家,实施“机器换人”重点专项1119个,建设数字车间15个、省未来工厂试点单位1家,实现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有力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我市产业低碳化转型,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工业能源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提高。2016年以来,全市实施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189个,通过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47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涉及企业114家,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7.72个百分点,促进了低碳高效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形成。
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打响
每届峰会的召开,对余姚来说,都是一场对外形象展示的“大考”,这既是经济实力的综合展示,也是城市形象的对外输出。
峰会举办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集聚了一大批国内外智能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行业精英参加峰会。特别是“全甬产”机器人等代表性技术成果发布亮相,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矩阵报道,余姚智造的影响力、知名度、辐射力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中国机器人峰会(宁波余姚)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外界对“全国机器人产业看浙江”的知悉度和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对外影响不断扩大。可以说,余姚机器人产业的壮大,为助推宁波乃至全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链培育、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侧记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具有战略先导性、经济主导性、技术传导性,一直以来占据各国产业布局的核心地位,长期来看,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长期目标,机器人行业值得持续看好。
我市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早,2013年已开启机器换人及智能化改造进程。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以机器人智谷小镇为核心,稳步构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圈。而机峰会这一窗口活动的举办,势必对于培育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为余姚经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第八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于5月23日至25日在我市隆重举行。本届峰会定位更加高端、嘉宾邀请更加重磅、展览展示更加前沿、活动设置更加融合,四个“更”充分彰显了本届峰会筹备精心、干货满满。会上还将全国首次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数,引领行业风向。
至邑无纷剧,来人但欢迎。素有“文献名邦”“东南最名邑”美誉的姚城,将呈现别样魅力,勇立智能制造行业潮头,诚邀五湖四海各位来宾,共同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引路把脉,打造智能经济新引擎。
责任编辑:GXG